香港特区政府档案处网站教学资源开发的特点及

时间:  2019-01-09 16:13   中国档案    蓝姝 魏小平 郑艾荣 谢明 点击:
香港特区政府档案处网站教学资源开发的特点及启示

“邮服背后”专题展览

“邮服背后”专题展览

香港特区政府档案处成立于1989年,英文原名Government Record ServiceDivision,2003年2月重组为 Government Record Service。该处由系统发展组、管理及行政组、保存及修复服务组及历史档案馆组成,主要职责是保存政府历史档案,制定及推行有关档案政策,改进档案管理方法及提供其他档案服务。档案处网站对教育栏目进行了精心设置,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层次加工,体现了鲜明的人文特色,在满足民众多样化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民众对档案文献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教学资源开发特点

1.线上线下教育并举

为了使民众多接触档案、了解档案,档案处做了很多工作。在线下,通过定期举办研讨会、工作坊、专题影像资料欣赏、展览及其他教育活动,为民众尤其是师生提供学习支持。在线上,通过开发“教学资源库”项目,为民众学习参考提供方便。“教学资源库”包括“教与学”“网上展览”“精选馆藏”“数码化藏品”和“游戏”5部分, 其中“教与学”是资源库的主体内容,主要为师生提供在线目录检索方法、检索建议及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2015年,档案处在3个场地举办了“同一屋檐下:1950年代香港的徙置工作”流动展览,同时推出相应的网络展览,以简洁的指引协助民众尤其是师生深入了解藏品,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此外,网站还提供了PDF格式的《参考及公共服务指引》,以便民众能高效地获取所需资料。

2.实用趣味的教与学

“教与学”为民众尤其是师生介绍快速搜索网站目录的方法,并提供与学校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料,专题包括教学工作纸、专题指引、馆藏精选、搜寻提示4部分,其中教学工作纸和专题指引是颇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工具。

教学工作纸是一种辅助教学的练习纸,在港澳地区及一些发达国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目的是配合教学专题开展阅读练习或字词专项训练。香港的教学工作纸有很多类型,但档案处网站引入的教学工作纸内容相对简单,篇幅为1页A4纸,便于民众掌握相关知识。

以“文献分析”教学工作纸为例。假设民众在网站找到一份文献,只能直观地看到文献的类别、标题、年份,却不知如何入手分析。这时,教学工作纸可以引导民众逐步加深对文献的理解。教学工作纸提供了一份文献模板图,民众根据图的提示,了解档案文献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并在下方的表格中判断文献的类型,找出文献的作者、年代、受众与香港的联系点,进行文献原始性与真实性的讨论。完成以上步骤后,民众可进一步扩展相关阅读,从而在教学工作纸的帮助下完成一份规范、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报告。

专题指引专为香港中学教授与学习历史、通识科目的师生设计。专题指引中的参考资料依课程类别排列,以协助学生完成历史专题研究作业。专题指引包括脉络分析及参考资料清单,前者可用于扩充或收窄课题研究范围,后者提供了档案的参考编号及参考目录,可用于进一步探讨。

以“九龙城寨问题(1898—1993)”专题指引为例。“九龙城寨”是中英双方围绕战后香港问题的一次较量,整个事件呈现出中英外交当局、香港政府、广东地方政府、九龙城寨居民以及社区问题错综复杂的关系。若非专业人士,在查阅该专题时有可能无从下手,这时专题指引就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九龙城寨”专题指引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为脉络分析,包括了问题的形成背景、中英政府之间的交涉以及社区问题,并提供了与问题相关的中英文关键词。比如在中英政府之间的交涉问题上,指引提供了郝德杰(Andrew Caldecott)、杨慕琦(Mark Young)、葛量洪(Alexander Grantham)等关键人物,可作为专题研究的关键词汇。第二部分指引是参考资料清单,包括了相关档案、政府刊物以及非政府刊物,清单中提供了档案的参考目录以及编号,以便师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专题指引,师生对香港历史有了更为生动的了解,还带动了家庭成员对档案进行深入了解。

3.历史与信息技术的交融

历史的内容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事件,鲜活生动的人物,使温故历史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但历史毕竟是逝去的人和事,很多场景无法重演,身处故纸堆,很难有身临其境的亲切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历史专题,对馆藏进行二次开发,能够营造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效果。在网上展览专题中,档案处提供了12个专题,展示了如何在专题研究学习上应用原始馆藏尤其是历史资料。专题内容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官方词汇,做到通俗易懂又深入浅出,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公众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以“邮服背后”展览为例,2009年,档案处从邮政署接收了一批历史档案,这批档案内容涉及邮差制服设计及制作的细节,包括纽扣、徽章、制服布料等大量实物。档案处利用这些内容丰富且多元化的历史档案制作了“邮服背后”展览,从多角度展现邮差制服的变迁,对民众尤其是师生极具参考价值。

“邮服背后”分为5部分:邮差制服、历史档案、如何看待历史档案、在线目录与参考资料。第一部分,通过时间轴线引导读者了解1950—1990年邮差制服背后的有趣故事,令读者体会到老照片是对历史的记录,历史档案是时代变迁的证据。激发读者兴趣之后,第二部分简明地指出档案处的主要职责和功能,读者可通过“何事、何地、为谁、为何、如何”5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第三部分是对专题内容的评估,通过一定数量的问卷调查,询问读者是否喜欢这个专题的设计,了解读者从专题中学到了什么。第四、五部分提供了在线目录与参考资料清单,列出与专题相关的历史档案和图书藏品。参考资料的内容包括了海报、期刊、照片、地图、书籍等多个种类,可供读者做扩展阅读之用。

4.档案与民众的有效互动

在精选馆藏、数码(字)化藏品和游戏3个部分,网站展示了精心挑选的数码(字)化档案,并提供了多种联系方式,以便民众就不同的研究课题与档案处分享经验和交流知识。在游戏环节,通过有趣的问答形式让民众了解馆藏,进一步加强“教与学”环节的良性循环。特色游戏“鼠疫问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游戏以1894年5月香港发生的鼠疫为背景,鼓励民众利用馆藏资源回顾19世纪鼠疫发生的经过,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激发民众的批判性思考。另一款“宣传运动与标语配对”游戏则讲述了海报运动的历史。游戏中展示了自1950年代至今收藏的1200张海报精品,这些海报涵盖了不同年代的大型宣传运动,生动反映了政府在宣传活动设计和沟通策略方面的转变,令人印象深刻。

对内地档案网站建设的启示

香港特区政府档案处网站教学资源开发的特点为内地档案网站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教育功能定位清晰

档案处网站以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加强师生对香港历史文化的理解为目的,在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了系统性和趣味性。相比而言,内地档案网站的教育功能比较欠缺,即使网站上有一些属于教育功能的资源,但总体而言过于零散,教育功能定位模糊。通常来说,成人对档案的认知已经基本形成,对档案的需求一般基于实用性和娱乐性目的,可以比较顺利地使用在线检索和数据库功能达到利用目的。但对于学生群体,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群体而言,他们对档案的利用需求仍需要培育和引导。因此,内地的档案网站应加强教育功能建设,要通过整合网站的教育栏目,结合学校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挖掘馆藏资源,实力较强的档案馆可联合开发针对儿童与青少年的配套教育服务。同时,要鼓励多学科背景和教育界人士的参与,通过团队合作提升网站教育栏目的整体质量。

2.编研成果形象生动

档案处网站的编研成果充分体现了数字化优势。在信息时代,档案编研成果的传播渠道由单一向多元发展,大大突破了传统条件下档案编研的局限。从目前内地档案网站的编研成果看,有些只是在某一专题名下叠加数量不等的资料,辅之以简单的文字描述。这种未对原始资料进行深加工与提炼的编研方式,很难得到民众的青睐,即使采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其影响力也不可能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内地档案网站也不乏图文并茂的优秀编研成果,但符合师生特点的内容却较少。内地档案网站需转变观念,编研的选题要符合师生的特点,鼓励师生与家长一起阅读,加强互动,及时获取反馈。此外,档案部门应主动加强与当地教育部门沟通,掌握不同层次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馆藏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资源的挖掘,满足教育部门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

3.能力导向目标明确

档案处网站提供了颇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工作纸和专题指引,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当公众在网页上找到所需文件时,教学工作纸和专题指引可以协助公众梳理所阅档案来源、内容与脉络,分析不同来源的资料,激发批判性思考与讨论,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内地的档案网站可以借鉴香港特区政府档案处网站在开发馆藏教学资源中的思维方式和信息组织形式,利用网络空间拓展思路,强化能力导向。一是借鉴教学工作纸的模式,降低难度,构建馆藏资源与教学资源之间的桥梁;二是通过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查询借阅、专题研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档案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对档案的内容真实性、档案的基本要素等基础问题有基本的认识,初步掌握利用档案进行研究的方法;三是明确“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档案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档案成为教育的“第二课堂”。

作者单位:福建省地震局、福建省级机关医院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游客不能评论,点击 [登录]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