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阅兵放光彩——中部战区某档案馆管好用好阅兵档案综述

时间:  2019-10-09 10:49   中国档案报    李韶峰 特约通讯员 点击:
这些举世瞩目、令人赞叹的阅兵,均是由华北军区及调整改革后的北京军区、中部战区牵头组织的。前身组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部战区某档案馆,保存着我军数量最多的阅兵档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相继在天安门广场组织了15次盛大的国庆阅兵仪式,并于2015年9月3日组织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这些举世瞩目、令人赞叹的阅兵,均是由华北军区及调整改革后的北京军区、中部战区牵头组织的。前身组建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部战区某档案馆,保存着我军数量最多的阅兵档案。多年来,该馆主动负责、勇于担当,注重管好用好阅兵档案这座“富矿”,5次参加阅兵档案保障工作,发挥了档案人的应有作用。

参与阅兵文件管理,将文件材料应收尽收

        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的基础。该馆一向重视重大军事活动的档案收集,对阅兵档案更是格外用心、专向发力。该馆承担了从1999年起历次阅兵的文件管理与档案保障工作。

        距离上级机关仅有一步之遥的该馆,积极发挥区位优势,提前介入,科学筹划,每次阅兵联合指挥部成立伊始,就主动对接,准确了解机构组成、参阅规模等,专题研究保障方案、制订保障计划,确定阅兵保障人选,安排业务熟练、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骨干进驻。从组建保密收发室开始,该馆便挑起了文件收发与印章管理的重任,撑起了整个联合指挥部文件运转的重担,为联合指挥部畅通运行机制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作为档案人,职责和使命让他们认识到阅兵文件资料收集工作的重要性,他们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根据阅兵准备工作的不同阶段,起草下发文件资料移交通知,运用制度化的方式组织集中收集,主动发挥自身岗位优势,从手上流转的文件到指挥部首长的讲话,从训练场每一张照片再到每一次合练预演的录像,他们没有放过任何一次收集机会。该馆还与各指挥部、方队保密档案室,及摄影干事、录像员等建立协作机制,畅通收集渠道。2015年“九三阅兵”期间,该馆共收发各类文件资料2838种5.5万余份(册),加盖印章832次近2万份,接收、邮寄各类密件3600余个,没有发生任何漏发、错发、贻误问题。在阅兵结束、受阅部队回撤之际,该馆领导带队冒雨深入各个方队,对保密室进行逐一核查、清点,又收集到一批重要文件资料。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筹备工作刚启动,该馆就安排党委委员、征集管理室主任王海滨参与其中,王海滨挑起了保密档案室工作的大梁,始终奋战在一线。联合指挥部机关领导多次表扬王海滨负责的工作态度、忘我的工作精神。

倾心做好服务利用,为阅兵盛典助力添彩

        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如何把逐年增多的阅兵档案转化为为阅兵联合指挥部和受阅部队服务的信息库、谋略库,是该馆历任领导深入思考、积极实践、大胆尝试的创新领域。

        该馆改善服务手段,提高保障效率,尽可能多地提供档案服务。2009年年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筹备在即,来馆利用阅兵档案的人员络绎不绝,利用室经常“爆棚”。此情此景,档案馆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时任馆长祁连旺、副馆长孙文义及时组织业务骨干专题研究阅兵档案利用问题,认真分析历次阅兵在筹划准备、组织实施、标准要求上的异同,受阅部队、方队数量、参阅装备上的差别,并结合保障阅兵实践分析了指挥部及受阅部队的档案需求,决定迅即展开馆藏阅兵档案数字化工作,专门为阅兵档案开绿灯,还创新性地开展了档案外包业务。为了高效保障阅兵,在上级机关指导下,他们又对阅兵档案数字化成果进行集成开发,邀请军内外档案专家聚力攻关,研发了集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以来的13次阅兵档案的专题数据库,实现了按年度、分类别的多信息查询利用。他们将数据库嵌入阅兵联合指挥部保密档案室,机关干部遇到难题就可上门查询。“这简直是我们的‘外脑’”,许多机关同志这样说道。

        “想首长所想、急机关所急,千方百计提供档案服务”是该馆的一贯作风。2018年第四季度,他们预判到战区将牵头组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筹备工作,而且这是战区成立以来首次牵头组织国庆阅兵活动。该馆不等不靠、主动超前服务,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库房,将历次阅兵的基本方案及筹备前期的工作计划挖掘整理出来,汇编形成上百页的阅兵档案参考材料,在战区首长正需要的时候摆上案头。有难题找档案馆,成了联合指挥部机关的工作习惯。今年5月初,正为制定首长工作安排发愁的张庆生参谋,向档案馆发出了请求支援信号。馆领导连夜组织整理出上次阅兵的类似安排,立即解决了张参谋的燃眉之急。

做深阅兵档案“文章”,不断激活档案正能量

        管好用好阅兵档案,在该馆产生了“蝴蝶效应”。多年来,该馆注重以阅兵档案为抓手,做深写实阅兵档案这篇大“文章”,通过收集阅兵档案、提供阅兵档案利用服务、进行档案资源开发等措施,带动档案馆全面建设上台阶,促进部队官兵档案意识再提高。1995年以来,该馆先后3次被评为全军一级档案馆,4次被评为全军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学会借力发力,带动档案人才队伍培养。通过执行阅兵保障任务,该馆在实践中培养了一批懂收集、会整理、善编研、能创新的人才队伍。20年来,先后有5名同志受聘为全军档案专家,3人次受聘为全军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11人次被聘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高级考评员,7人次被评为高级职称,3人晋升为专业技术5级,6人次晋职晋级。2016年以来,该馆承担了陆军档案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北京考点培训授课、鉴定、考评的大部分工作;每年都有10余人次受邀请到军以上单位授课、当评委。人才队伍已经成为该馆的金字招牌,这些无不受益于阅兵档案的管理实践。

        注重科技兴档,推动科研编研成果频出。该馆注重结合阅兵开展档案编研,就在今年9月15日,该馆5名同志结合馆藏以“档案里的开国大典”为主题撰写的5篇文章,被《解放军报》整版刊载。在建成阅兵档案专题数据库的基础上,他们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技术改造和功能升级,历时5年终于完成了内容更丰富、操作更便捷、功能更强大的阅兵档案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顺利通过了全军专家评审,还申报了军队科技进步成果奖。他们又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相继完成了军队重大活动档案管理、档案服务装备列装等4个课题,受到全军档案部门的好评。

        积极谋势造势,扩大档案正能量受众范围。该馆在主动为阅兵联合指挥部服务的同时,还注重深入挖掘档案资源,力所能及地为受阅部队提供档案服务。2015年的“八一”前夕,“九三阅兵”联合指挥部和各方队都收到了一本名叫《走进历史》的文献资料。这是该馆石文祥副研究馆员领衔历经数月、辗转数千公里的编研成果,通过图文并茂的详细介绍,回顾抗战英模的英雄事迹及重要影响,让受阅官兵全面了解10个英模部队历史上浴血抗战中的感人故事,在增强受阅官兵光荣感自豪感的同时,也展现了档案工作的独特作用。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游客不能评论,点击 [登录]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